伴隨著新國標的不斷推進,電動兩輪車鋰電池的市場需求進一步提升,但卻遭遇了“鋰電荒”,相信不少商家已經為滿足市場需求而買單了。
但是,筆者在此提醒大家,鋰電池的爆燃事件屢見不鮮,這是一件退而不休的事。所以,如何判斷鋰電池是否靠譜?
首先使用排除法。對于小作坊來說,直接 Pass是錯的。曾經有位人士透露另一條標準可供參考,“沒有六、七年的摸索沉淀,想要做好鋰電池是一件不可能的事。”因此,對于還在“新手村”發展的品牌,寧錯過不選錯。
完成“排除法”后,筆者認為還應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綜合衡量。
正版鋰電池品牌必須具備檢驗報告、營業執照、商標注冊、產品保險等先決條件,當然,這和“靠信”不能直接劃等號。研發隊伍和固定設備的投入是一個可靠品牌不可缺少的核要素。因此,首先,無論業務員怎么云山霧罩,親自到企業實地考察是必不可少的。對鋰電池企業來說,固定設備的投入是一大項,如果只有幾條單獨的 PACK生產線、一座或多座廠房或出租,那么他跑路的成本可能并不高。
電動汽車工業中鋰電池企業大致可分為四類:死磕行業十數年的鋰電品牌,這個不用問,問就是星恒;鋰電池企業中的鋰電池品牌有四種,如:電池組、電池組、電池組、電池組、電池組等;就企業硬實力而言,具有以上背景的品牌,基本都差不了哪里去。
這當然只是第一步。
二、售后服務。
事實上,單純購買電芯來組裝的企業,即使不是小作坊,也遠談不上可靠。沒有完善的售后能力。現在一些鋰電池的三包期限已經延長到3年甚至5年,在保修期間可能會出現大量的退換貨問題,如果沒有過硬的售后服務能力,售后問題的處理可能是一場噩夢。
三、技術實力。
電動汽車領域,錳酸鋰和三元鋰仍然是主流技術路線,但在新能源汽車領域,磷酸鐵鋰今年表現得非常強勁,更好的安全性能可能是其根本原因。頻繁發生的安全事故,不免讓人膽戰心驚,也許某天一紙禁令,技術路線大轉向也未可知,其實很多實力品牌都在進行相應的技術儲備。
這當然屬于進階拷問,筆者不作建議。
在新國標之后,鋰電成為電動汽車行業的新風口,巨大的利益驅使,魚龍混雜是不可避免的。事實上,不只是商家,消費者也好,整車企業也好,筆者建議選擇鋰電池品牌時,未思進先思退,千萬不要貪圖一時的便宜。
99精品